中国工业品市场有多大?
to 随着B系统风口的到来,中国工业品市场有多大?
·中国工业B2B的现状是什么?
在知乎上,总有一个孤独的问题没有人回答——“工业产品定价有没有相关资料?”“求工业采购专家”。如果你回想几十年前没有电子商务时人们如何购物,你可能会感受到工业产品采购的痛点。
长期以来,工业用品的采购效率极低,由于传统销售模式层次多、渠道杂,导致工业用品采购效率极低。“假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虽然过去有很多电子商务平台从事工业品采购,但由于涉及领域的尖钻,公众的认知度并不高。直到现在,企业家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B的大风系统地刮起来,才发现这里还有一片肥沃的良田。
然而,工业B2B的知识远远大于快速消费品。它对供应链、物流、仓储、运营、数据、售后甚至金融能力都有极其苛刻的要求。基本上,没有小玩家可以进入这个领域。
蛋糕非常吸引人。在美国,从二级市场的公开数据来看,米思米、固安捷、法思诺、Monotaro等主要国际标杆公司都有40亿 市值30%的美元,30% 毛利率和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其中,2018年初,美国知名MRO工业品经销商固安捷与奈飞、英伟达、希捷等知名企业被Factset研究评为十大牛股。
在中国,工业B2B的图景是什么,玩家和玩法是什么?
充满痛点的MRO
生产数据采购通常分为钢铁、煤炭等原材料采购三类。由于新闻广播主持人郎永春的加入,钢网在这一领域为大家所熟知;二是设备采购;三是MRO采购。
前两种主要是生产原材料的性质,一般涉及产品类别较少,质量可控,价格相对透明,管理成本不高,提高效率的空间不大。在中国,痛点的焦点是MRO。
MRO是英文Maintenancee、Repair、Operations的缩写,即维护、维护和运行,通常不构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只用于维护、维护和运行设备的材料和服务。
听了这个概念,我觉得很麻烦。
MRO产品范围广,供应链复杂,供应商数量大,导致产品搜索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和售后成本高。根据一项国外研究数据,工厂采购成本由产品隐性和显性成本组成,而产品价格仅占工厂采购总成本的30%,而工厂采购隐性成本(谈判、交易成本、运输、售后成本等)占工厂采购总成本的70%。
另一方面,工业B2B市场,尤其是MRO采购市场的大数据是中美差距比较——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企业MRO工业产品的平均采购需求占工厂产值的4%至6%。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数字仍有很大差距。美国MRO采购占企业总采购成本的26%。
从宏观角度看,工业是国内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以来的数据显示,MRO工业根据2017年的数据,工业增加值约为28万亿元。直观地说,工业产值的4-7%构成了超过1万亿元的MRO市场容量。
毫无疑问,这一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痛点和需求摆在那里。如何解决?
典型玩法
扁平化、透明化、智能化是行业达成共识的方向,一切都指向工业互联网。
在政策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20年工业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金额应达到9万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额应达到11万亿元,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应达到60%,工业电子商务应成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引擎。
纵观综合主流公司为企业工业产品采购提供的服务,我们可以总结以下五个典型的例子“玩法”:
· 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等基础设施;
· 重点交易,如震坤工业超市;
· 资讯 交易,如工控网 工控猫;
· 海智在线等非标采购;
· 欧冶采购等供应链输出。
它们各有特点、优缺点。
但数据是点状不是链状,供应链跟不上,没有自建物流的实力,只有“找货”能力没有“发货能力”、工业品电商或多或少存在资金不支持账期和垫资等问题。
巨人带来的活力
此时,互联网巨头玩家的出现具有真正的意义——阿里巴巴和京东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深厚积累,即使放在电子商务领域“难搞”工业B2B领域仍能大放异彩。
不得不承认,工业B2B可能仍然是大公司的天堂。MRO行业技术壁垒高,上下游极其分散,不仅要求平台拥有大量的采购和技术人员,而且对平台的渠道资源和品牌知名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普通初创公司很难有能力玩这个大市场游戏,而且这个领域的投资者很少,初创公司也很难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
虽然大公司在进入时间上不一定领先,但在布局能力上一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比如京东。以前“隐藏很深”工业产品频道现已与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并列,已成为京东主页左侧的第18个频道,包括工具、劳动保护、工业控制配电等二级类别。今年5月,工业产品垂直电子商务产品交易所也领先2亿元。
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我们还可以看到京东在to在to在to在to上 C市场的打法是to B领域重现——3M、霍尼韦尔、施耐德、哈量集团等都在京东开设了自营旗舰店。10月18日,登录京东商城,发现首页最显眼的位置都被发现了“工业产品超级品类日”刷屏是业内为数不多的以全平台综合流量打造的促销活动之一,也是JD.COM第一个为B端商品打造超级品类日。
与小型创业平台相比,“自营”这是京东的一个重要优势。因为B端对价格比C端更敏感,更关心质量,更关注售后服务。在自营模式下,严格筛选知名品牌,货物出库前进行二次检测,确保货物质量,在行业内树立声誉。同时,自主经营可以打破工业产品的分销体系,直接连接供需端。
大公司的另一个优势是SKU可以做得更丰富,供应商的范围可以扩展到世界各地。据了解,京东拥有300万SKU,覆盖90%的工业标准产品市场需求。
至于数据,京东的优势在于其数据是完整的,从购买到消费者的后续使用和服务,都是整个链数据。完整的数据意味着更准确、更有效地提供决策参考。
此前,固安捷控股的MRO电商Monotaro于2006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销售额6亿美元,市值40亿美元。核心是通过数据驱动采购,实现快速周转。
京东一直希望通过技术提高企业采购的效率和成本。未来,在京东企业采购智能云翼采购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工业产品的业务特点,推出新的采购平台,为工业产品市场带来不同的采购模式。
因此,这似乎是另一个不适合小公司创业的领域。但是,如果你能在这个领域做好某个环节,也不是没有成长的可能。根据托比网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中国有184个工业B2B电子商务平台,其中39家工业B2B企业有资本行动。
目前,中国的MRO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美元,但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还没有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出现。也许这波浪潮“to B”黄沙可以掩盖的浪潮可以掩盖工业B2B吹除尘土,在企业效率增长需求的驱动下,真正乘势而上。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