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供应链治理绩效评价参考模型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特别是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各环节之间的经营关系等)的分析和评价。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绩效、供应链节点企业与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的评价。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一)基于供应链运行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
供应链操作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SCO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参考模型。它可以评估和改进企业内外业务流程,使企业治理战略化(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简称SEM)成为可能。
Bullinger和其他人使用SCOR框架来供应链“自底向上”绩效评价。何忠伟等人选择SCOR模型的绩效测量指标作为基准分析的基础,对供应链流程进行绩效评价。2003年lo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CSCC)发布了《中国企业供应链治理绩效评价参考模型》(SCPR1).O)构成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类似于SCOR。
(二)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
Robert S·Kaplan等人提出“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评价体系。BSC不仅是一种评价体系,也是治理理念的体现。它最大的特点是集评价、治理和沟通于一体,即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滞后指标与先进指标、内部绩效与外部绩效相结合,将治理者的注意力从短期目标转移到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财务、客户、内部过程、学习和创新的角度建立评价体系。其中,财务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实施是否有助于改善供应链;客户角度指标显示客户需求和满意度;内部过程角度指标显示企业内部效率;学习和创新角度显示企业未来成功的基础。
唐国峰、王峰(2006)采用平衡评分卡法,从供应链业务流程、财务、客户、学习和发展四个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平衡评分法和基准法分析的基础上,龙子泉、高伟(2004)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准平衡评分法,克服了传统的单一财务评价模式,将财务评价和非财务评价置于新的评价体系之下。
(三)sink and Tuttle(SaT)体系
建立在“供给商——投入——加工——产出——顾客——成果”sink基于模型的sink and Tuttle(SaT)该系统包括七个评价指标,即效率(投入)、有效性(结果)、生产率(产出/投入)、盈利能力、质量(加工)、工作环境的创新和质量。该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将企业绩效评价与战略规划过程紧密结合。
此外,常良峰(2003)认为,供应链治理绩效评价问题本质上是供应链整体运行、供应链成员和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一般涉及企业内部绩效、供应链企业外部合作绩效和供应链整体绩效三个方面。Liu从评价因素层面、评价因素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三个层面构建了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链绩效的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史丽萍等建立了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的正确衡量提供了依据。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